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凡世歌 >
        关键时刻,果然只有他能够理解陛下的意思,也只有他能够站出来为陛下分忧。

        与此同时,上官虹日猛地抬头,眼露凶光的望向拓跋子初,后者在那份几欲喷火的目光中坦然自若,看都不看虹日,面向老皇帝道:“陛下,微臣认为不可。”只要不涉及皇子,他拓跋子初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一个帝国大将军王又能怎样,又岂会怕了你。

        这一刻,在拓跋子初悄然亮剑的时刻,身边的大臣仿佛看到他的身上在发光,切身感受到之前紧张的气氛蓦然转变了,陛下对拓跋子初的态度亲切得不自然。

        他们终于领会了,拓跋子初的地位是永远不可撼动的,只要老皇帝活着一天,他便永远是帝国左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子初,你有何意见。”老皇帝装模作样地问。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此事不可。”拓跋子初义正言辞地答。很少有人知道,拓跋子初其实也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曾经被老皇帝亲手杀死的大儒方敬孝是子初的授业恩师,方敬孝被赐毒酒的前一天,老皇帝曾征询过子初的意见,问他方敬孝究竟有没有可能回心转意。子初回答:老师的信仰好比远方的山,是永远不可能被动摇的。老皇帝又问:那该如何是好。子初回答:只有杀了,让他成为一个传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老皇帝唏嘘,复问他道:方敬孝是你的老师,你提议杀了他不是背弃师门的举动吗。子初回答:儒之所言,君为上,臣为下,老师侍奉的君是司马氏,可惜他的教化并没有让司马氏的残暴得以缓解;子初侍奉的君是陛下,莫说是师门,就算是至亲作出威胁陛下您和帝国的事情,子初也必须将之绳之以法。老皇帝赞叹:子初啊,你的忠心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次日,方敬孝被赐毒酒,死于善楼之中。绝少有人知道的是,那杯毒酒是拓跋子初亲手呈给老师的,在老师接过毒酒之后,子初双膝跪地一连三拜,对老师说:师长,您不死帝国无以安,请您原谅子初的不孝。方敬孝说:子初哦,你是老师所有弟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适合继承老师衣钵的人,老师一死儒教也会受到牵连,但不要紧,只要有你在,儒教的薪火就不会熄灭,记得咱们的师训吗,君为君纲,臣为臣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帝国有序。切记,切记。言罢,将毒酒一饮而尽无怨无悔。方敬孝一死,儒教进入黑暗时代,大批儒生被抓捕坑埋,儒生撰写的书籍被焚烧,儒教至此以后一蹶不振。

        世人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便是儒生。儒生的思想传承自孔子,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比之蜀山道教的创始者无涯和净坛佛宗的创始者佛祖释迦摩尼,都要年轻很多。

        孔子留下的思想很简单,如前文所说,君为君纲,臣为臣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帝国有序。为了做到这一点,作为君主的人需要信任臣子,作为臣子的人需要绝对效忠君主,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果要推翻帝国,推翻当朝皇帝,第一个不答应的人是儒生。因为有君主,儒生的存在才有价值。

        与此同时,当君主犯错的时候,儒生会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谏言,如果君主不同意他们的意见的话,甚至会死谏,这是在完成身为臣子帮助君主治理好国家的本分。

        因此,世人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形容儒生,虽然美化了不少,但确实有一定道理。纵观古今,最不怕死的当是儒生了,管你是嚣张跋扈的权臣还是昏庸无道的主君,我都理直气壮,毫不客气,大不了就死喽,在儒生看来,为国而死是人生最光荣的时刻,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对他们而言,再多的富贵也比不上名留青史来得荣耀。

        所以,儒生实际上是活在荣耀当中,活在责任当中的一群人,非忠于某个人,而是忠于某个特定的阶层,那个特定阶层便是陛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