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姜二嫂最后这句话,便也无需姜菱多费唇舌了。紧接着,姜菱示意姜四嫂拿出今日才刚绣好的香囊递给了姜二嫂。

        姜四嫂并不贪心。在她而言,手里这一两半银子本就是意外之财。此刻就算被姜二嫂抢走绣香囊的活儿,她也不会生气。是以姜菱说什么,她就做什么,非但拿来了香囊,顺带也捎上了自己的针线篮。

        姜二嫂倒也不是在说大话。她确实会绣活,只不过嫁来姜家以后,她不想动手,变懒了而已。此刻因着一心想要表现,姜二嫂没有含糊,仔细看过姜四嫂绣的香囊,随即接过姜四嫂的针线篮,当场就绣了起来。

        这么多年没有刺绣,姜二嫂的手肯定有些生疏了。不过平日里给姜二哥、大壮和二牛缝补衣裳,姜二嫂多少还是动过针线的。在找回手感之后,姜二嫂绣的速度比起姜四嫂就快很多了。说到底,姜二嫂的底子还在,而且绣的确实比姜四嫂要好。

        姜菱全程围观,没有任何异议。待到姜二嫂绣完第一个香囊,姜菱认可的点点头:“针、线、绣布,都由我来出。一个香囊一百文银钱,二嫂能绣多少,我就收多少,如何?”

        “有多少收多少?”听到有银钱赚,姜二嫂双眼发亮,登时就高兴了起来。

        “是。你和四嫂一起绣,绣多绣少我不管,但必须绣的足够好。否则我一个也不要,一文银钱也不会给。”姜菱说到这里,看向了姜二嫂,“四嫂平日都在家里,不需要我叮嘱。二嫂你是打算拿回镇上去绣?”

        “不回镇上,我也留在家里绣。”生怕姜菱突然改变主意不让她赚银钱,姜二嫂一摆手,做了决定。

        “成。那就咱们自家人关起门赚银子。”姜菱其实并不担心被外人效仿。不过是绣个香囊而已,多得是姑娘会。真正值钱的,无疑是香囊里的花瓣。

        只是,闷声才能发大财。姜菱自觉暂时赚的还不够多,并不想过于高调,以免引来不必要的事端。他们姜家现如今的门槛还不够高,起码得再等上几年才能有底气在附近的十里八乡无所畏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