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此刻的民众德性跟几年以后的华夏差不多,一方面,总是无知地被各种舆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则是本能地对大部分“权威专家”有着有着逆反心理,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丫丫的,全部都信你了,我怎么凸显我自己的个性?我怎么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个不酷就会被人鄙视的年代里,我可不想平庸地当个傀儡!

        出于这种心理,哪怕媒体上对《第二次萧条》诸多贬低和不看好,但依旧有着不少人反而坚定了要去观影的的信念;

        别忘了,帝国广场那醒目的巨型led,那不断跳动的数字,时时刻刻提醒着路过的人们,这分明是一部性质与其它电影不同,而且自信心爆棚了的电影。

        就算这种题材的电影自己不太感兴趣,但这么大个瓜,这么大个热闹,自己怎么可能不去凑一凑?

        ……………………

        1月23日,《第二次萧条》的首映日;

        人们一小团一小团地断断续续来到电影院,嘴里还不停地打着赌,赌电影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竟然敢预言美国经济破产;

        战争?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