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球场狂徒 >
        其实早在96年的欧洲杯,捷克人就曾一路杀到决赛,只是最后倒在了比埃尔霍夫的那个金头下。

        东欧球员由于普遍身体强壮,再加上对基本技术的反复苦练,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训练体系,虽然没有西欧那么科学,先进,但是吃苦耐劳的民风,促使他们坚信”铁杵磨成针”的枯燥艰苦的训练方式,一样可以对抗强手。

        再加上地处开放的欧洲足球市场,很多有才华的球员开始大量走出国门,在先进的足球体系之下再深造,弥补了在以前相对封闭的训练环境下,非对抗技术训练多,实战锻炼机会少,技术战术运用死板的缺陷。

        经过再加工之后,这些拥有扎实基本功和强壮体魄的半成品,怀揣积累的丰富足球经验衣锦还乡,成为各自国家队的中坚力量。

        组合在一起的他们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东欧足球的特色:拼抢积极勇敢,技术动作扎实实用,作风顽强,攻守转换的速度很快,并且不断向前的势头猛烈。

        对比欧洲其他的足球风格,东欧足球略显机械化的猛冲猛打,似乎给人感觉缺乏控制,但是这种扬长避短的风格和打法却相当合适,有些自己定力不强,战术不丰富的球队,很容易被这种进攻方式冲垮。

        东欧足球的没落,是偶然,也是必然,现在东欧已经没有巨星,舍甫琴科已经老去,阿尔沙文还蛰伏在本国联赛,在佛罗伦萨让人眼前一亮的莫德里奇是将才而非帅才,关键时候不能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罗西基已过巅峰,与内德维德相比稍逊。现今世界三大门将之一的切赫,只是让东欧足球面对西方枪弹的时候更显悲壮。

        没有了巨星,国内联赛也日渐萎靡,再也没有了当初贝尔格莱德红星那样称霸欧洲的壮举。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星队和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红星曾夺得欧洲冠军杯,那是东欧足球在俱乐部层面最辉煌的年代。

        然而政体改革后,足球进入转会市场,球星涌向西欧,东欧的豪门俱乐部被迅速瓦解,随后是近20年的萧条,只有基辅迪纳摩爆冷闯入过一次欧冠四强。

        20年来西欧五大联赛把东欧联赛越甩越远,东欧联赛内部竞争不激烈,是个不争的事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