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开始与结束几乎是相同的画面,以勒维恩在小酒吧的现场表演串联起来,台词和剧情差不多一模一样,没有太多变化,仅仅只是镜头角度稍稍变动了一下;故事没有起承转合,角色没有成长顿悟,就连核心思想都没有升华提炼,生动诠释了“拍了等于没拍”的奥义。

        更重要的是,勒维恩是一个失意者。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也不是一个梦想家的故事,而是一个失败者兜兜转转之后依旧是失败者的故事。在故事的开头,看不到希望;在结尾时,依旧如此。

        在欧洲,此类电影非常普遍,讲述一种生活状态,折射社会的大环境,将哲学思辨的空间留给观众,慢慢品味;但在美国,如此艺术电影却曲高和寡,着实难以赢得观众的呼应。两片土地之上,艺术底蕴和内涵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的奥斯卡也证明了这一点,先后凭借着“老无所依”、“严肃的男人”和“大地惊雷”在四年之内三次提名最佳影片的科恩兄弟,俨然已经成为了学院宠儿;“醉乡民谣”却仅仅收获了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两项提名,就连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都没有,彻底遭遇冷落。

        当然,客观来说,相较于科恩兄弟其他几部作品折射的社会现实深意,这部作品确实显得太过小儿科了一些;但就蓝礼个人而言,这却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科恩兄弟。

        六十年代的格林威治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的历史,无数乐迷津津乐道,讨论着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奠定了历史的注脚;但在当年,那却是整整一代人寻找自我、挖掘自我、坚定自我的艰辛历程,没有光鲜亮丽,也没有梦幻泡泡,一切都是森冷而阴郁的。

        在整个时代浪潮的号召之下,数不胜数的人们投身进入民谣洪流之中,正如伊桑刚才所说,“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这场民谣浪潮的一份子”;但问题就在于,一百万人之中可能只有一个成功者,剩下的所有人都在生活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

        人人都渴望成为鲍勃-迪伦,但鲍勃-迪伦却只有一个。

        所以,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选择,坚持,改变,还是放弃?现在是如此,以前也同样是如此。时光荏苒,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从来都不曾改变过。

        在“醉乡民谣”的故事之中,出现了这样几个角色。贾斯汀-汀布莱克饰演的吉姆,凯瑞-穆里根饰演的简,以及奥斯卡-伊萨克(osar-isaa)饰演的勒维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