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亲征康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要一举剿灭噶尔丹,还有其他的重要政治目的。大清的边境上一直不太安定,不说那个时不时便来骚扰一下的沙俄帝国,就是对蒙古诸部康熙也是很不放心的,此战不仅要胜,最好还要胜得漂亮,如此才能起到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作用。

        现今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漠西蒙古、漠北蒙古与漠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早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当政时期就已经被征服了,三十年之前康熙巡幸塞外巡的就是漠南蒙古,和亲的公主们下嫁的也是那里。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就是这次被噶尔丹打得抱头鼠窜的土谢图汗等人的属地,如今也算是归属大清朝了。而漠西蒙古就是如今闹得正欢的噶尔丹的老巢了。

        噶尔丹那就是一匹草原上的狼,野心勃勃的想要统一整个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直和沙俄暗通曲款,向沙俄借兵借鸟枪火炮的来对付土谢图汗等人。导致漠北蒙古土谢图汗等人不仅要抵御沙俄的侵略还要分兵对抗噶尔丹,腹背受敌之下无可奈何的败走投奔大清。如今漠北蒙古已经被征服,噶尔丹又毫不迟疑的立即将爪子伸向了漠南蒙古,这种行为当即惹恼了康熙,龙有逆鳞,这场仗必须打,不仅要剁了他的爪子,还要趁此机会一举剿灭了他,让其他不省心的家伙们好好看清楚我大清的国力!

        原本这场仗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的,大清这边准备得相当充分,要兵有兵要将有将,粮草充足,还有蒙古诸部相助,战场又是在很熟悉的漠南蒙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大清哪一条都很符合。再反观噶尔丹,粮草都是现抢的,保证会派兵支援的沙俄鬼影子都没派一个,且人在前线后院还起了火,老巢被他想杀没杀成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给占了。孤军深入、后援断绝、退路被阻……哪一条都够他喝一壶的了。这样一对比,若是进展顺利的话,那么这还真是一场没什么波澜的战争,估计在史书上只会留下某年某月某某大捷等字眼,可能再加上几句歌功颂德拍康熙马屁的奉承话,对于战斗的过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事情真的能如此顺利的进行吗?

        七月初六,裕亲王福全率大军先行出发。作战双方一边积极备战,一边还不耽误打嘴仗。噶尔丹遣使辩解道:我真的没有要侵犯你大清的意思,我就是跟土谢图汗他们有仇,我弟弟就是被他们杀的,所以我是来找他们寻仇的,虽然入了你大清的境内,但我一直守着你大清的规矩在呢,丝毫不敢妄行的。康熙先是驳斥:你肆行杀戮,拆□子,离人骨肉,还掠了四佐领之人,这可都是有据可循的,哪里守规矩了?然后打击他的士气: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向□喇嘛告发了你的罪行,正要兴兵讨伐你呢。暗示噶尔丹你的老家就要被策妄阿拉布坦给占了。最后冠冕堂皇的道:我派遣亲王、皇子、大臣们率重兵过去也不是要讨伐你啊,只是过去与你商议商议好将事情给解决了,为了你好,你还是听□喇嘛的话罢兵息战吧,咱们各享安乐不是挺好的么!

        诸如此类的言语不胜枚举,表面上此来彼往的互灌汤,打嘴仗打得不亦乐乎,暗地里谁也不相信会和平解决此事。

        十四日,圣驾启程,十六日出古北口,十八日,康熙病了,停驻于博洛和屯。二十三日,康熙病仍未愈,从诸臣之请即日回京。二十四日,前来迎接的皇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到了,胤礽依然因“无忧戚之意”而无意中惹恼了康熙,被令即刻回京。八月初一日,大战爆发,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到此为止,和历史上的记载都没有多大的出入,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诡异了。

        先是国舅佟国纲,大战伊始便冲在了最前面。他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要发,作为一个康熙都要容让几分的浑人,去年去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索额图为主他为副,如今的征讨噶尔丹他依然没捞着主将的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