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地都是扣大垄,用参业上的术语,叫做扣池面子。

        以前参土多不值钱的时候,这个池面子,也就是垄宽大概七八尺。

        垄和垄之间的垄沟,叫做马道,以前的时候,马道也很宽,人在里面行走一点儿也不碍事。

        大片参地买卖的时候,一般用垧这个计量单位,参地从一开始的每垧地两三千块钱,到最后可以卖到一垧地十几二十几万。

        参地越来越值钱,人们就开始动脑筋,将马道变窄,节省土地,后来连池面子也窄了,最窄的只有五尺。

        眼下这池面子还是满宽的,七八尺,正好用犁杖趟开三条垄,拿着镐头的人直接在垄上刨坑儿。

        为了省事,索性就跨在中间这条垄上,三根垄一起刨坑儿,后头点种子的也是,三根垄一种,一起踩,一趟就过去。

        当然,这么干活,很累,比单根儿垄要累很多。

        韩立伟、韩立新,还有刘氏妯娌三个,加上蒋峻林、韩老爷子在前面抡着镐头刨坑儿。

        孩子们拎着小筐或者布兜,往坑了点种,然后用脚拨一些土,将坑里的种子盖上踩一脚。

        周莉莉、蒋峻韬、韩振安、韩振辉这几个都大了,干活也快当,他们都是一个人守着三根垄,一路跟着种过去就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