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松江府华亭县人,大明嘉靖二年高中探花,正式进入官场,沉浮近四十年,终至大明内阁阁臣,位极人臣。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权欲极强,借胡惟庸案废除千年传承的宰相制度,将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并立下组训,后世永不立宰相。

        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继位,发现自己精力有限,不时又要亲征蒙古,管理国家难免顾此失彼。

        为了便于管理国家,朱棣成立内阁制度,在朝廷中选取七名小官,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类似于皇帝秘书的角色。

        内阁成立后,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权利膨胀到可以限制皇权,正在做到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

        因为内阁非一人组织,权利也有高低之分,后来更有了论资排辈的习惯,渐渐形成首辅,次辅和普通阁臣三个阶层。

        内阁首辅已经相当于国家宰相,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甚至有驳回皇帝命令的权利,次辅相当于副相,权利也非常大,几乎是二人之下的地步。

        徐阶就是当朝次辅,站在权利最顶端的那一小撮人。

        按照徐阶的阶级,他的府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没个朝廷五品官职都看不到徐阶府上门房,没个三品都看不到管家,唯有三品以上的人,才有机会面见徐阶。

        王忠一个江湖人,就算他是嵩山派掌门都没资格与徐阶有联系。想要见他更是不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