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人参最主要的就是年份,之后便是人参的芦、艼、体、纹、皮六个关键的东西。

        芦即根茎,也称地下茎,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每年秋季地上部脱落,在根茎上留下一个茎痕,俗称“芦碗”,其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也是鉴别参龄长短的主要标志,由于生长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分为好多种情况,并非人们常说的一个芦碗一年的说法,但一般说来,芦长、芦碗多而紧密,总是不错的。

        芦一共有几种比较具体的形态,比如马牙芦、堆花芦、圆芦等。(这里就不多写那些数据流了)

        艼呢则是不定根,即芦上长出的支根,俗称“艼”。其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呈枣核状俗称“枣核艼”。芦基部生的不定根,称为“护脖艼”;两个不定根对生于芦两侧,称为“掐脖艼”;不定根(艼)和根茎(芦),统称为“艼帽”

        而山参主根则称为“体”,山参的体也可有有很多中不一样的形态,比如灵体、横体、顺体、笨体、疙瘩体等几种,而其中尤以灵体的生长形态最好,当然其他几种形体也是不错的,只是相对于灵体来说还是差了一些的。

        而‘纹’则是在主体的上部(肩部)生有多条紧密连贯、排列有序、深陷细密的环状横纹,俗称为“纹”,也可称为“肩纹”。生长年限越久,横纹数目越多,越紧密;生长年限较短,其横纹浅而稀。

        螺旋纹:横纹仅密环于主根上部,纹理细密而深,呈螺旋状,称为“螺旋纹”,为纯山参基本特征。

        浮纹:横纹浮浅而稀疏者,称“浮纹”。生长年限短的山参,多显浮纹。

        断纹:山参经移植后,横纹断开,断续延散到主根下部。

        须则是支根上生长的较细的根,须根细长,柔韧性强,有弹性、其上缀有小米粒状的小疙瘩称为“珍珠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