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明卿士 >
        宋朝最大的弊病就是冗官、冗兵以及冗费,其建立国家政治制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发生在唐朝的藩镇割据现象,所以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了不让别人学习他的夺权经历,着手进行政治改革。

        在对内分权上,分割宰相的权利,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审刑院和计相,并且为了防止官员之间的舞弊现象,实行官、职、差分离制度,比如说一个中书舍人,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

        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每天的办差就好像养老一般,官员每天都是喝茶,遛弯以及说一些“吃了吗”之类的毫无营养的话。

        在对外收权上,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形成的一些可能,在地方设立“漕宪帅仓”,分管地方的漕运、牢狱、军事和常平,把地方财政牢牢控制在中央的手中,并且实行兵将分离制度,即将无常师,兵无常帅。

        还有为了中央的稳定,将禁军驻扎在京师,然后按厢军、乡兵、藩兵的顺序分别驻守地方。一旦发生了什么灾害,就把当地的百姓编进厢军里面去,可以说宋朝的所有官兵加起来比任何朝代还多,但是真正能够打仗的官兵还不到其中的三成。

        最后宋朝的结果就是官员超员,兵员超员,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前人之鉴,后人之师,明朝充分吸收了前辈的教训,官落实处,兵落户籍,有效的避免了冗官冗兵的情形。

        但是新的毛病又出现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百姓们都能各司其职,专门制订了户籍政策,作工的有工籍,当兵的也有军籍,且存在世袭制,也就是说,老子要是当兵,儿子中也必须要有一个从军。

        久而久之,许多有军籍的人家只会当兵,不会其他的活计,所以他们愿意待在军营里当兵领俸禄。一旦出了军营,他们也就没有了活命的本领,因此很多过了年限的官兵都不会离开军营,从而造成了军队里的官兵年龄偏大的情形。

        朱祐樘和三位大学士曾经有过改革军制的想法,但是军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倘若强行让官兵解甲归田,恐怕会产生不小的动乱。

        如今,曹唯开了一个新的道路,或者说给那些解甲归田后的官兵一条活路,而且这条活路比在军营里待着强。如此一来,兵患自解!

        勇气和士气总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永恒的,一个人在为自己做事和为别人做事其心态是不同的,这跟精神和道德无关,毕竟世上的圣人就那么几个,其他的都是俗世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