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国制造 >
        其余同学对钟白的抨击,因为徐光先的这番解释而冲淡了不少。

        这位经验丰富的院士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原理,在把课堂氛围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开始了他今天的正式授课。

        按照他的排课,“串级萃取法”的理论来源、基本原理,中途实验一步步修正的过程,上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只能讲述一小半。

        尽管参加培训前,台下的同志们应该都对这个分离方案已经有所了解了,但徐光先依旧要先从这套理论讲起。

        这看上去有些重复,但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在这几年中,徐光先本人也在不断的改进这套方案,可以说时至今日的“串级萃取法”和78年他刚刚从实验室走出来提出的那套,已经有了些许不同,重合的成分已经只有70左右,毕竟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进一步修正嘛。

        尽管钟白对徐光先院士几个版本的“串级萃取法”都已经烂熟于心,但那毕竟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而今天这种听本人现场全程讲述的感觉则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他听得用心,记得也很用心。

        毕竟这是现代稀土行业的重要基础技术,甚至可以说,不了解“串级萃取法”,你就无法从稀土精矿里将不同的稀土元素有效分离出来,那就更谈不上后续的稀土冶金行业发展了。

        徐光先在讲课时候的声音显得非常有磁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