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做麻布的最后一步,把这些线按照经纬排列起来,就是一块布了,宋宸的记忆中,做布是需要织布机的,可是后世都是机器织布的时代,哪能见到手工织布机这种传说级别的东西,就算是一些博物馆里会有收藏,也不会让人去好好研究研究,不过如果只是排出一块布来的话,光凭手工就可以了。

        织布机这玩意还是得仔细思考思考才能跟公输去商量,不然光说“织布机”这三个字,仍谁也是一脸懵逼,难的织布机肯定是一时之间做不出来,但若只是简单的经纬织布机,想来仔细琢磨一番并不是没有可能研究出来。

        而且如果想要部落里成功做出布来的话,织布机肯定是必备的东西,好在今年的麻已经全部收割完毕了,剩下的最快也是明年收,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至少有一个冬天的时间用来研究。

        没有织布机,宋宸就只能使用最笨的方法了,横竖各固定两根木头,经线是用两根木头绷紧的,两根线之间稍稍留了一些缝隙出来,一百多根线也就是十几厘米的长度,按照这个样子,这些麻线也就能做出来一个手帕的样子。

        竖着的纬线一头也栓在了木棍上,剩下的就需要宋宸一根根的从经线上穿过来了,一百多根线虽然并不多,但是真要穿起来的话还是非常费时间的,尤其是每一根线都是错开来的,一根压着,下一根就要被压,来回得穿一百多次才行。

        而且每次也就是能穿十来根的样子,多了就不好弄了,好在就只弄出来这么些,不然光就是穿线就够宋宸崩溃的了。

        虽说是比较麻烦,但是一次十根速度还算是可以,一天的时间,宋宸终于把这一块十六七厘米见方的手帕给做了出来,而且每一根线都是宋宸亲手压实了的,布用的线虽然不是很细,但是最终的成品还算是可以,至少上面很少有什么空洞透光过来。

        麻布虽然没有多么的柔软,但是也不至于硬的不能用,也就是跟部落里鞣制不到位的兽皮差不多,如果实在没有合适衣服穿的夏天还是非常有用的,这个程度已经能凑合着穿了,而且如果能把麻线弄的更加细一点的话,应该还会更加的柔软一些。

        这么大小的麻布能用上一整天的时间,这也是宋宸始料未及的,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搓线和布置线上面,最后穿线其实并不是多么的浪费的时间,宋宸估摸着如果以后熟练了,速度肯定会提升不少,而且这还是只是最笨的方法做出来的,要是有织布机或者其他的一些工具肯定是要快上一些的。

        宋宸的要求其实也不是多么高,两三天能做出来一件衣服所需的麻布就行,太慢了的话就显得太过浪费人力了些。

        总的来说,一天的忙活并没有白费,至少知道了用麻来织布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还需要再做出来几个合适的工具,不然光凭手工很难做出来合适的布,而且速度也会很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