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霍乱朝纲,初始许多人只以为是又一个王莽似的人物,心中仍抱着勤王的想法。但随着群雄讨董,董卓毁洛阳而入长安,他们的心思渐渐发生了变化。遂有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出现,只是有的人是坚定了忠诚,希望能保存更多的力量,而有的人则是希望掌控更多的地盘,得到更多的力量,直到最后掀翻刘氏的皇位,自己坐上去。

        然而,王允竟能说动吕布斩杀了董卓,当消息通过各路诸侯的眼线,传到他们耳中的时候,俱是震惊不已。尤其是心怀不轨之人,更是想着谋划着挑动吕布或者其他人,除了这个想要恢复汉室声威的王允。

        只是还未等他们动手,吕布便走了,接着王允又剪除了朝中反对他的人,一时间竟是无有办法,只能蛰伏或是另想他法。

        是以便有了董卓余孽李傕、郭汜杀回长安,贾诩的建议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也正是因此,善于明哲保身的贾诩直接离了二人,转而投了既无多少潜力,却也没有多少危险和野心的张绣。

        观望和保命,二者俱全,由此可见贾诩之智。

        风云涌动,天下知!

        谁又能想到李傕、郭汜二人没了贾诩就是纯傻叉,激烈的争权夺利,让同样暗中蛰伏的刘协逃出了长安。这让希望刘氏就此倒塌的些许诸侯感到很是不可思议,还有不满,对李郭二人的愚蠢不满;也让忠心汉室的诸侯和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侯欣喜不已。

        袁术,便是其中的前者。

        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陈,而陈乃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这里涉及到五行相生相克的朝代更迭之说,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找。)

        又有谶文曰“代汉者,当涂高也!”

        而他袁术字公路,公路者,即涂高,正应其谶。遂时有称帝之心。后来,自孙策手中得了传国玉玺,更是召集文武欲要称帝。诸位大臣尽数不语,唯有主簿阎象出言阻拦“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