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秦孤竹君 >
        但是从当时出现在历史中的几个人物,也能推演出来。

        桓齮,嬴政初期最信赖的大将军,传闻中是嬴政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秦赵之战中前期当之无愧的主将之一,在秦赵之战中,下城二十,斩首十万,但是却在肥下一战中,莫名败于李牧之手,后来就逃亡燕国,也就是后来的荆轲刺秦时拿的礼物,秦叛将樊於期的人头。

        樊於期跟桓齮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一直是秦史中的一个谜题,考据是两者名字读音相似,可能是桓齮逃亡后化名,再有就是秦国是没有杀败将的习惯的。

        更不用说桓齮在秦赵之战有斩首十数万,下城二十座的战功,而且桓齮败在李牧之手,于情于理也不需要担心秦王会因为他战败而杀了他。

        秦国历史上的败将,秦将胡伤在阏于被赵奢打败,罢黜,王陵进攻邯郸,损兵折将,最后被免职,其族弟王龁代替王陵为主将,围攻邯郸,最后被赵、魏、楚联军击败,惨败而归,也没有受到大处罚,后来继续担任将军,又多次立功,寿终正寝。

        后期李信折兵楚南二十万,也没有被嬴政重罚,可见秦不惩败将。

        但是秦王一怒千金悬赏樊於期的人头,是以灭族大罪悬赏的。

        而灭族重罪,秦国有一个案例,就是在邯郸之战的郑安平被联军包围,向联军投降,结果被灭族。

        所以可以推断出,桓齮逃亡的原因应该不是战败,而是投降或者通敌。

        而嬴政不顾国内政局混乱,执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前线压阵督军,也侧面证明了,秦赵之战中有着某些不能明说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