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个月生产个五六架完全没有问题,反正现在也不是很急迫需要,先搞几架给海军陆战队,装备在两栖攻击舰上。然后再搞几架给空军,作为训练飞机。接下来完全可以慢慢的生产。

        至于说明中的另一个注解,李岚并没有去问助手为什么,这单位已经如此科幻了,性能也如此的强悍,还能够升级的话,自然是最好,毕竟没有人嫌弃更强大。没有办法升级,他也认了,在他看来。再未来二十年内,绝对不会有类似的战机能够超越维和轰炸机的存在。

        强大的载重量,垂直起降,超音速飞行五分钟,这些特点下来。上面的那四个涡扇发动机就足够各个研究部队头疼的。更别说上面具备那么多的特点,隐身、可旋转回收双机翼,其中后机翼还是双垂尾的,这些都是可以让各国研究许久了。

        而且基地出品必属精品,李岚完全不需要担心性能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只要不是表示操作失误,物理方面的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

        点开图标,李岚嘴角很快就微微翘起来,维和轰炸机尽管是未来单位,有一些特殊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和正常单位一样的地方。零件生产就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单位一样,可以生产单位本身的零件,但是也有限制,比如说天启坦克,李岚有能力去生产它的发动机和里面一切设备,也包括炮塔,可是他没有办法去生产车身,否则的话,他完全可以让分基地生产零件,然后组装。这样就可以避开基地生产单位上的限制。只不过,至少基地还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等他能够生产这些单位缺少的零部件,按照索马里现在的工业,也需要等待一段不短的时间。没有工业基础和发展的积累,真的是很难。否则印度也不可能到今天,连完整的国防工业都建设不起来。

        当然,李岚也朝着这方向在努力中,如果今后基地还是无法改变生产效率,那他就只能选择用人工组装来加快军工发展的效率了。

        和其他单位一样,维和轰炸机的机身也是没有这个零件生产选项,还好这不是李岚最感兴趣的,他主要是对维和轰炸机的发动机感兴趣。

        5800公斤的推力,实在是强悍。有点可惜的是,这是涡扇发动机,不是涡喷发动机,不是他最想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