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东部非洲地区的形势很不乐观,受到当前暴力冲突和恶劣天气的的影响,索马里、厄立特里亚、苏丹(尤其是达尔富尔地区)和乌干达,仍有数百万人面临严重粮荒。

        影响索马里农业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天时不配合,没有足够雨量支持农业。

        非洲有47%的地区没有足够的雨量支持农业。特别是东非,索马里包括周边国家,每年的降雨量根本无法满足农作业。反之,年年都要面临干旱的困扰。

        在那些少雨的东非地区,大多数农民种植耐旱作物。可即便如此,靠天吃饭确实不保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8年非洲只有7%的土地配有灌溉设施,远远低于世界19.7%的平均水平。

        由于干旱与蝗灾等病虫害经常发生,导致颗粒无收,农民缺少可出售的粮食,直接导致农业投资的匮乏,这种匮乏使农民没有资金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于是形成了粮食产量低迷的恶性循环。

        既有天灾也有人祸,种族冲突,战乱为害导致非洲农民生存的艰难。

        除了天灾,非洲的农民还得对付人祸。20世纪以来,非洲一直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40多年来,大约20个非洲国家至少经历了一次内战。战争一方面破坏了生产力,干扰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加大了农产品需求,使农产品供求失衡的状况日益恶化。

        除了战争,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产速度也是一种“人祸”。统计数据表明,在1975~1985年间,非洲人口增长率为3.1%,粮食增产率仅为1.9%。1975年非洲人均占有耕地数为0.62公顷,到2000年则变为0.32公顷,几乎减少了一半。

        在索马里,人口增长率为1.6%,但是粮食却是每年负增长。

        当然,一些国家政府的决策错误也可算是“人祸”。世界银行指出,非洲20世纪60年代在推行工业化战略的过程中重工轻农,对农业投入特别有限。许多非洲国家长期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不过,这一点并没有对索马里有什么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